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有關功能手段用語解釋範圍的爭議

這件專利訴訟源自匹茲堡大學對Varian醫療系統公司(史丹佛大學科學家創建)的專利侵權訴訟,結果CAFC判決匹茲堡大學勝訴,並獲得1億美金賠償。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v. Varian Medical Systems (Fed. Cir. 2014)

這件案子涉及蓄意侵權造成的損失加倍的議題。在地方法院階段先判斷侵權成立,當時僅判了Varian應賠償3千7百萬美金的金額,但是在訴訟期間,Varian持續販售侵權品,因此在判決之後又再算了一次販售金額、蓄意侵權、強制授權以及利息等,最後地院判賠金額1億美元(實際為$101,431,292)以及9百多萬美金的律師費

Varian怎麼可能楞在那裡,對法院作出的專利範圍解釋(claims 20, 22)提出質疑,以及反駁地院認定的蓄意侵權(被告早先已知有侵權的風險而仍繼續實施侵權物品)決定。

接著在CAFC階段,同意地院對於Claim 20, 38的解釋,也認為Varian產品侵權;但是卻駁回蓄意侵權的認定以及對於Claim 22的範圍解釋。

系爭專利US5,727,554關於一種當病患手術時移動的警示技術,其中設有數位攝影機,拍攝正在手術或診療的病患,並能判斷出病患的位置與移動,處理器即根據設定好得比對標準判斷位移,若超過設定的比對標準,即發出警告訊息。而且,系統無法接受的移動將導致儀器中斷,特別是一種放射性治療的用途上。

涉及的專利範圍如Claim 20, 22, 38:
20. Apparatus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f a patient positioned on a patient positioning assembly, said apparatus comprising:
camera means generating digital image signals representative of an image of said patient; and
processing means comprising means determining movement of said patient from said digital image signals, including movement associated with breathing by said patient, and gating means generating gating signals synchronized with said movement associated with breathing by said patient.
22. The apparatus of claim 20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eatment of said patient with a radiation beam generated by a beam generator, wherein said gating means comprises means generating said gating signals synchronized to actuate said beam generator in synchronism with patient breathing.


38. The apparatus of claim 20, further comprising a beam generator configured to provide computer-controlled multi-beam conformal dynamic radiotherapy for said patient, wherein said gating signals are synchronized to actuate said beam generator in synchronism with patient breathing. (再審時新增)

被告侵權物為Varian公司用於放射治療的一種即時定位管理軟體,當放射治療過程中,病患移動將導致軟體中斷儀器。系爭專利是個過期的專利,顯然是過去幾年進行的訴訟,時間頗償,也歷經被告對專利權提出再審(reexamination)程序,侵權品也是過去侵權物。

解釋專利範圍前先判斷專利範圍是否符合「功能手段用語」的解釋方式,之後也判斷上述申請專利範圍落入美國專利法35 USC 112(f)「功能手段用語」的檢視,解釋此類專利用語時,就先去找說明書的描述範圍,怕就怕在說明書與權利範圍用語的連結不明確,增加解釋專利範圍的困難度。其中「processing means」就如電腦處理器,但是所執行的步驟產生爭議。

在地方法院解釋專利範圍時,告訴雙方一致同意專利範圍判斷病患移動的手段結構是一種演算方法(algorithm),但是爭議再於那一部份的演算執行了範圍中描述的功能,而且相關的處理器執行偵測病患移動先是「辨識出數位影像中的基準點」,再是「追蹤這些基準點的移動」。因此判斷Varian侵權成立。其中Varian認為步驟不只這些,根據說明書內容,相關手段而還有調整、解析度、方向與距離估計等動作,不過地方法院並不採用。

Varian提出上述,案件進入CAFC。CAFC部份同意地院見解,部份駁回,包括無法證明蓄意侵權,相關賠償也應重算。本案發回重審。

功課一:
用功能手段用語寫作專利範圍時,說明書還是要多寫一些實施例就對了,避免不必要的範圍限縮。
功課二:
進入訴訟的案子若遭遇舉發程序,可以藉這個程序修改專利範圍,甚至新增專利範圍,使得侵權的範圍更多(如果專利權仍可維持)。
功課三:
Varian在訴訟中犯了一些錯誤,包括承認部份侵權品執行的步驟像是系爭專利的動作,這是一個有關軟體侵權的爭議,因此被告或告訴人的陳述很重要,要不然從外觀看不出來。
功課四:
愈多功能的裝置愈容易侵權,這件被告侵權物拍攝病患影像與基準點設定的功能很強,因此容易落入專利範圍解釋。
功課五:
蓄意侵權加倍奉還。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