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一個有關說明書揭露規範的案例

這個CAFC判決算有意義(異議),影響不少後續決定
Ariad Pharmaceuticals, MIT, and Harvard v. Eli Lilly (Fed. Cir. March 22, 2010)


專利說明書揭露的內容一般認知就是讓相關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可以據以實施的程度,而這件2010年有關專利說明書揭露程度的Ariad案例也給了一些參考依據,而且由申請人上訴到CAFC之後,從聯席審理(en banc)到最後決定都受到不少的注意。

現在才報導此案也是因為有個後續決定與此案息息相關。

地方法院階段:
Ariad Pharmaceuticals, Inc.是個生醫公司,為美國專利US6410516的擁有者,在麻州地院對Eli Lilly & Company提出侵權告訴,在地院階段,陪審團認為侵權成立,被告Lilly於是當庭提出專利無效的請願(motion),地院否決了這請願,本案上訴到CAFC時扭轉情勢。

US6410516是一個有203項請求項的專利,揭露一種DNA檢測、轉錄的技術。

列舉爭議(不符112)的請求項:
80. [A method for modifying effects of external influences on a eukaryotic cell, which external influences induce NF-κB-mediate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he method comprising altering NF-κB activity in the cells such that NF-κB-mediated effects of external influences are modified, wherein NF-κB activity in the cell is reduced] wherein reducing NF-κB activity comprises reducing binding of NF-κB to NF-κB recognition sites on genes which are transcriptionally regulated by NF-κB.

95. [A method for reducing, in eukaryotic cells,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of genes which are activated by extracellular influences which induce NF-κB-mediate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the method comprising reducing NF-κB activity in the cells such that expression of said genes is reduced], carried out on human cells.


CAFC階段:
Lilly提出的專利無效理由就是說明書揭露不符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1段(舊法)的規定,CAFC先駁回地院否決請願的決定,在CAFC的聯席審理階段更認為專利說明書缺乏可實施該發明的內容,因此認為專利無效。

35 U.S.C. 112 Specification.
1st paragraph,
The specification shall contain a written description of the invention, and of the manner and process of making and using it, in such full, clear, concise, and exact terms as to enable any person skilled in the art to which it pertains, or with which it is most nearly connected, to make and use the same, and shall set forth the best mode contemplated by the inventor of carrying out his invention.


en banc:
專利權人ARIAD提出覆審(rehearing),聯席法官決定包括:同意覆審、撤回地方法院在2009年的決定,同時提出了個議題:
a.是否112第1段的規定區別於說明書能據以實施(enablement requirement)的要求;
b.如果兩者是不同的規定,那能"據以實施"規定的內容與目的為何?

CAFC:

專利權人ARIAD在幾方(原被告Lilly,CAFC與ARIAD)表達意見時自然是認為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1段包括兩個要求:
何為發明以及如何達成或是使用它。
而Lilly表示,該法條的要求包括:發明的描述,以及描述該發明如何達成與使用,使得相關技術人員可以達成與使用,也就是Lilly認為說明書施以請求項,以確保發明人確實發明了該請求項標的。

事實上,原告與侵權被告對專利說明書的揭露程度都有類似的看法,就是說明書應該揭露何為該發明,爭議就在標準如何?專利範圍內容、解釋與說明書的關聯度如何?

在此爭議下提到了專利法規的歷史進程,也就是ARIA想要回溯到專利法律的起源,1790年以及後續1793年的專利法要求發明說明書有兩個目的:(i)與先前技術區隔,以及(ii)讓相關技術領域的人可以據以實施。
反之,Lilly則認為專利法的修法過程漸漸確立112條規定的專利說明書有幾個部份:(i)發明描述;(ii)發明描述使得相關技術人員可以據以實施;(iii)說明書應提出最佳實施例(best mode,舊法)。

CAFC法官同意Lilly的解釋(法官在多個議題中都認同Lilly的意見),認為112條第1段包括了發明描述,以及如何達成,與使用該發明等對說明書的要求,甚至也認為專利說明書內容應該揭露到超過發明"邊界"的一般描述,大概就是要求揭露多一點,直到能夠明確解釋請求項與一般技術區隔的程度,揭露到發明本身而不僅是描述其結果(功效)。其中自然也提到一些專利法歷史演進,還有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撰寫目的的連結。



最後,CAFC認為地院陪審團並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系爭專利權利範圍有足夠支持的說明書內容,因此認為主張侵權的範圍無效。

本案例的特殊性是涉及生物醫學類的技術,一旦說明書沒有清楚界定發明,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在機械、電子類別的專利說明書明確與不明確或許比較容易判斷,不過以上仍供您參考,雖然這是一個有關醫藥專利的案例,應該適用其他技術類別的專利,特別是常被質疑是概念揭露的軟體發明或是一些上位揭露的方法專利。

判決原文:
http://www.cafc.uscourts.gov/images/stories/opinions-orders/08-1248.pdf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