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蓄意侵權案例討論 - Bard Peripheral v. W.L. Gore. (Fed. Cir. 2015)

「蓄意(willful)」就是知道而故意。專利系統透過早期公開以及核准公告讓相關權利成為公眾知悉,然而,是否專利公開或公告為蓄意侵權判斷的要件,顯然不是,也不見得公平,因為侵權判斷仍是一個「各說各話」的問題,顯然,「證據」與「判斷標準」是重要關鍵。產品製造者已知有專利但是作出迴避,但仍有侵權疑慮,這是否是蓄意侵權?專利權人提出警告,但是產品製造者自認沒有侵權而繼續生產相關產品,這是否是蓄意侵權?這關於「應注意的義務(duty of due care)」標準

一般原則:
(1)被告已經知悉相關權利歸屬(已知,或被告知);
(2)被告再沒有合理基礎下繼續執行侵權行為。(Underwater Devices

在Seagate案例中可得到蓄意侵權的要件(http://enpan.blogspot.tw/2015/01/in-re-seagate-technology-llc-fed-cir.html):
蓄意侵權應由疑似侵權者證明有「客觀的不注意(輕忽)(objective recklessness)」的事實。

但本案例在蓄意侵權的標準有一番爭論與波折。

本案例討論:
專利權人: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BPV)
侵權被告:W.L. GORE & ASSOCIATES, INC.
系爭專利:US6436135

前情提要:
地方法院2010年判決為專利有效,而蓄意侵權成立。隨後於2012年上訴CAFC,CAFC聯席法官確認地院侵權判決,但繼續審理「蓄意侵權」的事實,不過認為問題頗為複雜,於是作出應重頭審理的決定,認為應以正確的標準判斷蓄意侵權。

發回地方法院重審,在2013年審判中,Gore主張一個法律問題,認為原告BPV沒有立場提出侵權告訴,應該是另一個被授權專利的公司Bard Inc.,要求撤銷侵權告訴,但此主張被否決,因為到了1996年Bard公司併入BPV,法律問題不存在(這部分有關專利權移轉與授權(專屬)與是否有公開文件的討論在訴訟中占了頗大的篇幅,不過在法院見解一致外,Gore也未提出新事證翻轉法院見解),認為Gore侵權成立

補充:上訴法院是否要/不要對特定議題支持原法院決定的考量:
"To be sure, there are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 panel may not adhere to the decision in a prior appeal in the same case, when “(1) the evidence in a subsequent trial i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2) controlling authority has since made a contrary decision of the law applicable to the issues; or (3) the earlier ruling was clearly erroneous and would work a manifest injustice.”Id. This is not such a case."

關於蓄意侵權討論:
專利權人在侵權訴訟中應負有舉證責任,特別是蓄意(willfil)侵權的告訴,專利權人應提出足以證實被告有蓄意侵權的行為證據。

法院作出蓄意侵權決定的依據是去年的兩件最高法院決定,大概就是「證據要明確,法院有裁量權」:
Highmark Inc. v. Allcare Health Management Sys., Inc., 134 S. Ct. 1744 (2014)
Octane Fitness, LLC v. ICON Health & Fitness, Inc., 134 S. Ct. 1749 (2014)
一些討論見於:http://enpan.blogspot.tw/2014/05/octane-fitness-v-icon-health-supreme.html,應有更細節的討論就是了(http://www.supremecourt.gov/opinions/13pdf/12-1163_8o6g.pdf

這個蓄意侵權的判決是基於幾次先前訴訟都認為蓄意侵權成立的決定,且Gore並未提出新的事證,且一直圍繞在專利權移轉、授權與發明人權利等議題,上訴法院維持原判。

系爭專利US6436135揭露一種人工血管移植技術(Prosthetic vascular graft)。
發明人為:David Goldfarb,申請日早於1974年,公告日在2002年,在當時專利保障17年的規定中,專利權可以維持到2019年,到現在還有效!這28年的專利審查過程形成潛水艇專利,也沒有早期公開(美國於2000年開始實施早期公開),如果業界一致往這個方向發展,應該很難避免權利衝突(interference)與侵權問題,如Gore的ePTFE。

ePTFE:

在授讓資料中瞭解,專利權於2007年移轉給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訴訟資料中可知,發明人/原專利權人Goldfarb已將將專利權「專屬授權」給Bard,並於2003年對Gore提出侵權告訴,即便被告提出專利無效、可主張權力、發明人不實、平行發展該發明(沒有早期公開制度衍生的問題)等訴求,但都因證據不足而判專利權仍有效,更在地院判決為蓄意侵權,以及高達近2億美金的賠償,蓄意侵權再判兩倍賠償

結論:
上訴到CAFC,因為Gore沒有新事證,維持地方法院判決。
"Gore’s position was not susceptible to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that the patent was invalid on inventorship grounds."

後語:蓄意與否,永遠是個問題!

判決文:
http://www.cafc.uscourts.gov/images/stories/opinions-orders/14-1114.Opinion.1-7-2015.1.PDF

資料參考:
http://patentlyo.com/patent/2015/01/revisiting-willful-infringement.html
http://www.gore.com/MungoBlobs/168/901/ePTFE_INNOVATIONS_PAPER.pdf

R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