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BRI受制於112(f)的解釋原則 - IPCom v. HTC (Fed. Cir. 2017)

本案資訊:
上訴人/專利權人:IPCOM GMBH & CO.
被上訴人:HTC CORPORATION
系爭專利:US6,879,830

本案緣起原告/專利權人IPCom GmbH & Co. (IPCom)對HTC提出侵權告訴,HTC對系爭專利提出多方再審程序"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非IPR),首輪USPTO盼專利有效,HTC接著上訴到PTAB,PTAB這回提起新的核駁意見,專利權人IPCom修正專利範圍,但PTAB仍作出專利請求項1, 5-26, 28-37為顯而易見(103)的決定。於是IPCom上訴CAFC。

系爭專利US6,879,830關於行動裝置在基地台之間換手的技術,請求項1界定行動裝置在兩個基地台換手(handover)步驟,包括先在第一基地台儲存行動裝置連線資料,保留這個連線,當連接要換到第二基地台時,第一基地台仍保留這些連線資料,換手開始時,刪除第一基地台連線資料,這時,當換手到第二基地台失敗時,行動裝置需要自己處理與原第一基地台的連線。

1. A mobile station for use with a network including a first base station and a second base station that achieves a handover from the first base station to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by:
storing link data for a link in a first base station,
holding in reserve for the link resources of the first base station, and
when the link is to be handed over to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initially maintaining a storage of the link data in the first base station,
initially caus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first base station to remain held in reserve, and
at a later timepoint determined by a fixed period of time predefined at a beginning of the handover, deleting the link data from the first base station and freeing up the resources of the first base station,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reactivating the link with the first base station if the handover is unsuccessful.

IPCom上訴主要議題在解釋專利範圍,認為PTAB並未指出請求項中手段功能用語(means-plus-function)對應說明書中的結構特徵,也就是認為PTAB並未符合112(f)解釋方式,特別是請求項1的最後一句話:"arrangement for reactivating the link",也同時認為PTAB錯誤的事實發現。

CAFC階段:
(本篇忽略103技術比對的討論,有興趣者可以直接看判決)

「解釋專利範圍」是專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原則上,解釋專利範圍會以「內部證據」為主,也就是在解釋時採用的實質證據為相關領域一般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以「請求項文字本身」、「專利說明書」以及「審查歷史」解釋專利範圍,一般在PTAB階段會以「最廣且合理的解釋原則(BRI)」解釋專利範圍。接著有需要時輔以「外部證據」來看專利範圍。

本案在解釋「arrangement for reactivating the link」時,遇到了是否為「功能手段用語」,以及是否需要參照說明書結構特徵來解釋的爭議。

這句話從功能上來看,就是在換手不成功時,行動裝置自己要重新與原本基地台建立連線,在BRI原則下,若先前技術已經記載這個重新連線的「功能」時,應該已經涵蓋這句功能限制。這是PTAB的解釋

到了CAFC,法院認為,即便是採用BRI,但在解釋功能手段用語時,仍應參考專利說明書中記載對應的結構、材料或動作,及其均等範圍。



並同時認為,112(f)同時適用USPTO判斷專利性,或是法院侵權判斷的解釋方式。也就是,112(f)凌駕於BRI解釋原則,或說,BRI解釋時,需要考量112(f)規定。這就是"BRI"中的"合理"原則



two-step analysis:

法院提出解釋「功能手段用語」的兩步驟分析:(1)PTAB應識別請求項中的「功能」;(2)PTAB應參照說明書內容,識別其中執行該功能對應的結構、材料或動作。

因此,參照說明書內容,解釋「arrangement for reactivating the link」的功能,係「以連接到收發器(transceiver)的一處理器(processor),經程式制定與傳送訊息,以重新啟動連結」。

也就是這句話的範圍應限定在「收發器與處理器」(超越一般目的電腦),以及傳送訊息等結構與動作(這裡涉及演算法)。

CAFC給我們的提醒:
這時插入地方法院侵權審理的程序,在地院解釋專利範圍的過程中,CAFC點出HTC的失誤,在討論「arrangement for reactivating the link」範圍時,雖有處理器與收發器,但是IPCom仍應該提出其中的演算法,才能執行重新啟動連接的動作。但地方法院並未討論這個需要IPCom解釋的部分,但HTC卻沒有提出質疑CAFC認為這時HTC應該在地院前對解釋專利範圍提出「簡易判決(summary judgment)」請求,或提出口頭爭辯(oral argument)CAFC這時對我們上了一課

(重要)

顯然,CAFC認為IPCom解釋專利範圍仍有缺陷(要將PTAB專利有效性審查與地院侵權審理階段切開)。

因此,CAFC要求IPCom解釋這段演算法,在PTAB曾經否決IPCom對演算法的解釋,但CAFC認為,除了結構特徵外,應該將這些演算法加入解釋專利範圍的行列。如此,將影響與前案比對的專利性的判斷。

CAFC判決,同意PTAB對部分專利範圍的核駁意見,但也同意IPCom主張解釋專利範圍中功能手段用語時,仍應以說明書中結構特徵來限定,因此對此發回PTAB重新解釋專利範圍。

補充(updated on July 13, 2017)
CAFC法官也點出這個判決並非新意,早已見於1994年CAFC聯席法官的議決:In re Donaldson Co., 16 F.3d 1189, 1193 (Fed. Cir. 1994) (en banc)

(重要)

Blog將專章討論這個判決(1994年解釋專利範圍中功能手段用語的一般原則 - In re Donaldson (Fed. Cir. 1994, en banc)http://enpan.blogspot.tw/2017/07/1994-in-re-donaldson-fed-cir-1994-en.html))(updated on Jul. 26, 2017)

my two cents:
本篇算是更確立了「解釋功能手段用語」範圍的一般原則。

雖HTC"表面上"贏了這場爭議,但是因為PTAB在112(f)原則下解釋專利範圍有瑕疵,使得戰線仍要延續下去。有時,行政、立法機關不同的意見(制衡)導致不少當事人的損失。

CAFC判決:http://www.cafc.uscourts.gov/sites/default/files/opinions-orders/16-1474.Opinion.7-6-2017.1.PDF
(備份:https://app.box.com/s/9hryyajzdlxhw41qhqd6dje5i12vpmtk

資料參考:
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17/07/function-structure-specification.html

Ron

沒有留言: